上世纪70年代初,我军在反坦克作战方面面临空前的压力。从自身来讲,59的坦克炮打不过当时世界的先进坦克,反坦克炮还是56式加农炮扛把子;国际上,苏军的T-64已经装备上了世界第一种复合装甲,而且苏联的坦克炮一个比一个大;美英那边,英式的105毫米炮已经成为标配的主流,120滑膛炮也开始服役。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当时的我国都面临着反坦克炮匮乏的窘境,因此研制新型反坦克炮迫在眉睫。
国营247厂曾经是85加的主要生产厂家,随着该型火炮进入停产阶段,247厂开始研制替代品,并最终在1973年完成设计定型,它就是“73式100毫米滑膛炮”。
73式100毫米滑膛炮,全称“1973年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简称73式100滑),该炮仿自苏制BS-3式100毫米线膛反坦克炮,是我国首款高膛压滑膛反坦克炮,口径100毫米,炮管为电渣重熔钢制,火炮行军状态全长9.52米,重3.63吨,火炮的方向射界为52°,高低射界在-4°~38°,可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破甲弹(HEAT)和榴弹(HE),炮击初速1505米/秒,射速每分钟8-10发,直射距离约1730米,曲射最大射程8公里(辅助火力支援),在1000米距离时可击穿150毫米均质钢装甲(配早期弹种)。
该炮的编制为8人制炮兵班。行军状态时,可由卡车或装甲车拖曳进行转移。
73式100滑作为我军当时的新式反坦克炮,有三大优势。
首先,该炮取消了膛线提高了射击初速,所用的尾翼稳定弹种,穿甲效能显著优于传统线膛炮;其次,在弹药方面,73式APFSDS采用钨合金弹芯,飞行稳定性强;73式HEAT的金属射流破甲深度可达到约300毫米,足以应对复合装甲;第三,就是在火控方面,73式100滑配备光学瞄准镜,进一步提高了射击的精度。
该炮装备部队后,配属陆军军属炮兵团和师属炮兵团中的反坦克炮兵连,一个连装备6门。
之后73式100滑又改进衍生出73-I式和外贸版,其中73-I式优化了炮架的结构,将重量减至1.3吨,提高了机动性。而外贸版则在80年代出口到中东、非洲等国家,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军队就曾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得过该型号反坦克炮,用以对付伊朗方面装备的美制M48/M60坦克,但具体战果不详。
到了80年代末,73式100滑已经难以对付如T-72在内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再加上反坦克导弹的崛起,以及牵引式火炮部署慢,隐蔽性差、战场生存性差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73式100毫米滑膛炮不得不陆续退出现役。
但是由该炮带来的相关技术储备,为86式100毫米滑膛坦克炮(用于59-II坦克)和89式120毫米反坦克炮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如今,73式100毫米滑膛炮存世较少,在一些博物馆,如军博还能看到。这款老炮在最后的归宿中,默默地诉说着自己往昔的荣光。
辉煌配资-网络炒股杠杆平台-股票配资公司开户-杠杆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