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看到这种拿命填出来的工程,我脑子里蹦出来的都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四个字:地狱开局。
这根本不是在搞基建,这是在玩一款叫《国家存亡》的硬核RTS游戏,而且开局资源为零,科技树没点,对面还是满级人民币玩家,开着全图挂追着你炸。
你手里有什么?一堆连饭都吃不饱的农民,一堆锄头和簸箕。
然后系统告诉你,主线任务:9个月内,给我在一千多公里的崇山峻岭里,手动抠出一条能跑卡车的路。
这任务放任何一个游戏里,玩家的第一反应都是:“傻逼策划,滚出来挨打。”
但现实比游戏魔幻。因为这任务没法删,这游戏没法退,输了的惩罚不是删号,是亡国。
1.
我们先来盘盘这个副本的难度系数。
滇缅公路,听着像个旅游景点,实际上是把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的边角料硬生生拼起来的一条路。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万丈深渊,中间是瘴气、疟疾、泥石流。什么叫地理Debuff拉满?这就是。
在这种地方修路,现代工程队开着盾构机、挖掘机都得磕头烧香,何况当年?
没有机器,纯靠人力。一千多万立方的土石方,什么概念?差不多能堆出四座胡夫金字塔。就靠着几十万云南老乡,用最原始的工具,一寸一寸地凿,一筐一筐地背。
英国人说“只有中国人能做到”,美国人说“精神令人钦佩”。
讲白了,这些场面话翻译过来就是:卧槽,这群人是疯子吗?这么干活是不要命了吗?
是的,不要命了。
因为命在当时,是最不值钱的消耗品。修路民工的死亡率,高到没法统计。这哪是路?这是用一条条人命铺出来的求生通道。
所以别再跟我扯什么“基建狂魔”的轻松调侃了,这词的背后,是尸山血海。每一个“奇迹”的BGM里,都藏着无数家庭的哀乐。
2.
路通了,只是新手教程结束。真正的硬核内容,才刚刚开始。
这条路,被设计出来就是用来挨打的。它的唯一价值,就是在中国被彻底封锁的时候,从外面输送战略物资。它就是国家的动脉血管,而日本人的任务,就是24小时不间断地对着这条血管放血。
于是,游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塔防+抢修。
日本的轰炸机就像游戏里刷出来的精英怪,每天准时准点来清场。重点照顾对象是桥梁,比如功果桥和惠通桥。炸了,运输就停摆。
日军的战斗详报记得清清楚楚,几个月里轰炸功果桥12次,投了多少炸弹。他们很得意,觉得“滇缅公路运输已被切断”。
他们以为这是个回合制游戏,我炸完,你读秒,然后慢慢修。
但他们不懂,中国人玩的是即时战略。
你前脚刚炸完,后脚我们的抢修队就冲上去了。桥面被炸断掉进江里?没事,83人的“功果桥工队”玩的就是心跳。今天主索断了,明天换;明天桥面塌了,后天补。
最长的一次抢修,5天10小时50分钟。对于一条每天都有几千辆车等着过江的生命线来说,这速度简直是神迹。
但神迹背后是什么?
是工程师钱昌淦,坐飞机回云南指挥抢修,在天上被日机扫射,当场遇难,年仅36岁。他用命换来了一座桥,后来那座桥就叫“昌淦桥”。这是什么?这就是游戏里的英雄单位,用自己的牺牲给全体友军上了一个永久BUFF。
(插一句,这种悲壮,是任何商业游戏都模仿不来的真实。)
当桥实在修不过来的时候,怎么办?
中国人骨子里的种田天赋和奇观误国精神就爆发了。没桥,咱就自己造。用144个空油桶,拿木板夹起来,做成浮筏。再拉根钢缆,用拖拉机在两岸拽,一次拖两辆卡车过江。
这还没完,后来干脆用一堆浮筏串联起来,整了个浮桥。这玩意儿承重多少?不知道,没验证过。谁第一个上?南侨机工王亚六。
他开着一辆差不多7吨重的卡车,为了保险,卸了几桶汽油,然后把车门打开——想着万一桥塌了,自己还能跳车游泳。
我反正是没看懂。这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勇气,到底是从哪来的?
车轮离江面不到一拃的距离,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到了对岸。后面的司机一看,牛逼啊,干脆汽油也不卸了,直接满载开过去。
这就是战争年代的“极限测试”。测试失败的代价,就是车毁人亡。
3.
说到南侨机工,这又是一个让人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的魔幻故事。
前线司机和修理工不够了怎么办?国民政府广发英雄帖,召唤海外华人回国。南洋华侨总会一号召,三千多名华侨青年就回来了。
这些人图什么?
一位在新加坡月薪200多的高级修理工,听到召唤,毅然回国。每个月拿多少钱?30块。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老子在外面服当人上人当腻了,回国服体验地狱难度”的精神。这帮人,就是传说中的高玩,自带干粮和技术,回来扶大厦之将倾。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游戏的难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滇缅公路,外号“死亡公路”。路况差得离谱,一辆新车在南洋能开五六年,在这儿,五六个月就得报废。下雨就是泥潭,起雾就是盲驾,拐个弯旁边就是万丈深渊。山体塌方更是家常便饭,困在路上饿一两天,那都算运气好。
这还只是PVE内容。
更要命的是PVE+PVP混合双打。你开着车,拉着一车物资或者伤兵,哼着小曲,突然天上就“嗖嗖嗖”下来一堆炸弹。完全是随机事件,全靠RNG保佑。
南侨机工杨保华,拉着一车伤兵被炸,醒来发现全车只有他一个活口。
短短三年,三千多名南侨机工,一千多人死在了这条路上。三分之一的阵亡率。
这是什么概念?你建一个魔兽公会,3000人,三年后,1000个号黑了。你会不会觉得这游戏有问题?
问题是,这不是游戏。那些黑掉的头像,再也不会亮了。
4.
故事的高潮,或者说最低谷,是1942年的“黑色5月”。
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日军追着屁股打了过来。惠通桥,成了最后的屏障。桥这边是败退的军队和逃难的百姓,桥那边是磨刀霍霍的鬼子。
炸桥,是唯一的选择。
但怎么炸?桥上还有自己人。一个工兵营守着桥,眼睁睁看着日军越来越近,却迟迟不敢点火。那种煎熬,比死还难受。
最后过桥的高喜奎一家,刚跑过去七八米,身后轰隆一声,桥就没了。
平时把这桥当宝贝一样护着的工程师谭伯英,那一刻却觉得,桥的彻底毁灭,成了“每一个人的最大愿望”。
这种拧巴,这种悲壮,这种为了活下去必须先毁掉自己希望的决绝,才是战争最操蛋的本质。
路毁了,人还在。
两年后,远征军反攻。当年怎么把路毁掉的,现在就怎么把它再修回来。这次,我们有了美军的机械,有了更强的火力,有了复仇的怒火。
当年被迫炸毁的惠通桥,重新通车,满载着将士,杀向对岸。
这一刻,才叫真正的爽文。
滇缅公路是什么?
它不是一条路,它是一个民族在绝境中用血肉、智慧、勇气和牺牲精神,给自己开的一个物理外挂。
它告诉所有对手,别把中国人逼到绝路。因为当一个古老的文明决定不计代价活下去的时候,他们能爆发出连神都为之颤抖的力量。
这力量,真的很重要。我是说,这种写在骨子里的韧性,真的、真的很重要。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辉煌配资-网络炒股杠杆平台-股票配资公司开户-杠杆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