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言语不清及肢体震颤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行动能力。西医治疗多以对症支持为主,但长期效果有限,且部分药物可能伴随副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小脑萎缩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尤其在调理根本、延缓病情进展方面,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在中医理论中,小脑萎缩多与“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痰瘀阻络”或“气血两虚”相关。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若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肝主筋,肝血亏虚则筋脉失濡,导致运动失调;此外,痰湿、瘀血阻滞经络,亦可加重病情。因此,中医治疗强调“补益肝肾、填精益髓、活血通络”等原则。
经典中药:何首乌,填精补髓,益脑止颤
展开剩余61%何首乌,味甘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之效。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能促进神经细胞修复,改善脑部微循环,对于小脑萎缩患者的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何首乌的经典配伍方案
何首乌+熟地黄+山茱萸 适用于肝肾亏虚型,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 何首乌补肝肾,熟地黄滋阴填髓,山茱萸固精养血,三者合用可改善脑功能。 何首乌+黄芪+当归 针对气血两虚型,症见:乏力、面色苍白、肢体无力。 何首乌益精,黄芪补气,当归养血,共奏益气活血之效。 何首乌+丹参+川芎 用于痰瘀阻络型,症见:言语不清、四肢麻木、舌暗紫。 何首乌补益,丹参活血,川芎行气通络,可改善脑供血。临床案例:
患者男性,62岁,主诉行走不稳、言语含糊3年,伴有头晕耳鸣、腰膝无力,夜间尿频,舌淡苔薄,脉沉细。西医诊断为“小脑萎缩”,中医辨证属“肝肾不足,髓海空虚”。
组方:何首乌、熟地黄、枸杞子、杜仲、牛膝、丹参、茯苓等。
小脑萎缩虽属难治性疾病,但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能够调理体质、延缓病情进展,甚至部分改善症状。
(注:本文所述方药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套用。)
发布于:北京市辉煌配资-网络炒股杠杆平台-股票配资公司开户-杠杆配资开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